胡鴻烈博士生平
年份 | 事蹟 |
1920年1月15日 | 出生於浙江紹興 |
1942年 | 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 |
1944年 | 考取外交官第一名,其後負笈海外 |
1945年11月12日 | 與鍾期榮結婚,婚後育有兩子 |
1946年 | 擔任蘇聯烏茲別克共和國首都塔什干總領事館副領事 |
1952年 | 獲法國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
1953年 | 考獲巴黎大學國際關係高級文憑 |
1954年 | 考獲英國大律師資格並到香港執業 |
1955年 | 成為香港蘇浙同鄉會常務理事(1955-1978) ;加入獅子會並翻譯所有文件為中文以利發展 |
1959年 | 成為新德⾥世界法學家會議⾹港代表 |
1962年 | 出任香港半島獅子會會長(1962-1963) |
1965年 | 出任香港市政局民選議員(1965-1981),期間動議中文為官方語言及設立香港公民權益 ;出任香港房屋協會執行委員(1965-1982) |
1971年 | 與妻子鍾期榮博士創辦香港樹仁書院,由鍾博士出任校長,胡博士出任校監 |
1972年 | 創辦樹仁書院(中學) |
1974年 | 以市政局小販事務委員會主席權力創設旺角通菜街小販認可區以抒民困 |
1976年 | 擔任⾹港市政局副主席(1976-1980),動議籲請港府與留港愛國⼈⼠舉⾏園桌會議、成為⾹港⽴法局議員(1976-1983)、獲英女皇頒發⼤英帝國官佐勳章( OBE)及委任為太平紳⼠(UP)、樹仁獲政府承認為註冊專上學院,改名樹仁學院 |
1978年 | 樹仁拒絕接受政府資助改行「二二一」制 |
1983年 | 集資興建樹仁中學(香港黃竹坑津貼中學) |
1985年 | 集資興建樹仁學院寶馬山新校舍 |
1987年起 | 獲委任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後獲委任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
1989年 | 拒絕政府將所有大專學士學位劃一為三年的要求,堅持樹仁四年學制 |
1991年 | 獲頒英國格雷摩根大學榮譽院士 |
1992年 | 獲杭州大學榮譽教授榮銜 |
1993年 | 出任全國政協常委 |
1996年 | 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 |
1997年 | 獲頒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院士銜 |
1998年 | 獲⾹港特區政府頒授⾦紫荊星章(GBS)、獲北京⼤學《中外法學》雜誌創刊⼗周年優秀論⽂特別獎(1988年⾹港司法制度⼀⽂) |
1999年 | 獲人民大學榮譽教授榮銜 |
2006年12月19日 | 樹仁學院獲政府批准正名為香港樹仁大學,即日生效 |
2007年 | 美籍業餘天⽂學家楊光宇分別將兩顆於2001年⾸次發現的⼩⾏星「34778」和「34779」命名為「胡鴻烈星」及「鍾期榮星 」 |
2007年3月30日 | 與妻⼦鍾期榮博⼠同獲《星島⽇報》「2006年傑出領袖選舉」教育/科研組別領袖⼤獎 |
2007年11月16日 | 與妻子鍾期榮博士同獲香港教育學院頒授榮譽教育學博士 |
2007年12月1日 | 與妻子鍾期榮博士同獲香港理工大學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 |
2008年 | 獲⾹港特區政府頒授⼤紫荊勳章(GBM)、與妻⼦鍾期榮博⼠獲中央電視台《感動中國》系列節⽬評選為2007年感動中國年度⼈物 |
2010年10月17日 | 與妻子鍾期榮獲亞洲電視評選為第一屆感動香港十大人物 |
2015年 | 獲香港大學頒授名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
2016年 | 獲樹仁大學校董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
2025年7月27日 | 在家人陪伴下安詳辭世,享壽105歲 |
內容摘自《胡鴻烈博士追思集》